出口規模20萬噸的大品種:維生素C原料市場變化
維生素C又名L-抗壞血酸,作為人體必需的一種水溶性維生素,有助于改善機體免疫系統,參與膠原蛋白、細胞間質和神經遞質的合成等。在食品工業中,維生素C常被作為抗氧化劑用于食品的保鮮。同時維生素C還具備有抗氧化,抗自由基,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,從而達到美白,淡斑的功效。
據健康網粗略計算,2021年我國維生素C產能將達到35萬噸;尤其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以來,維生素C的銷量大幅增長,下游產品需求呈現持續性穩定性增長,而且普遍認為這一需求在未來將成為一種習慣。因此,國內維生素C原料生產企業抓住機會,陸續擴產,僅石藥維生、山東魯維的產能均達到8萬噸。目前推測,全球維生素C原料需求量在24萬噸左右。未來2-3年正是目前擴產效應初顯的時候,需求量平均按5-6%的增長率,到2025年以后大概可以到30萬噸。
近兩年維生素C原料供應一直偏緊張,2021年市場價格整體保持平穩,到四季度小幅下滑。多年來維生素C原料在產能過剩背景下,價格長期低迷,疫情原因的價格上漲是否可持久?實際上,2017-2018年價格大漲后到5.9美元/KG,2019-2020年均價只有3.6美元/KG,2021年市場均價在4.8美元/KG,2022年的市場價格依然存在不確定性,但是經過多年的波動和調整,至少需求量最強有力的支持。
國內維生素C原料重點企業產能比重
據健康網統計,近10年來,我國維生素C出口量保持穩步增長,到2020年,增長率達到32%,步入一個“大臺階”,2021年出口總量仍接近20萬噸,而從出口均價走勢看出,多年的低價,加上有兩年的“跳躍”2021年的價格似乎達到了一個平衡,而且全年月度均價也是保持平均。2022年,生產企業隨著市場的變化,價格可能出現小幅度調整。
2013-2021年維生素C原料出口量及增長趨勢
2012-2021年維生素C原料年度出口均價走勢
2021年1-12月我國維生素C出口總量19.81萬噸,出口總額約9.46億美元,平均價格為4.77美元/KG,12月份單月占據當年出口數量之最;全年出口量略減少,出口量同比減少3%,而出口額同比增長26.53%,可見今年的均價水平維持較高。其中,兩大出口地區分別是山東和河北,合計超過11萬噸;兩大出口地區依次為美國和德國,占比分別為21.39%和10.59%,共涉及161和國家和地區。
2021年維生素C主要目的國出口份額和均價
全球維生素C龐大的需求形勢下,國內維生素C產業格局依然小幅動蕩中,包括龍頭企業的擴產、新企業的穩步發展、產業鏈的完善,對未來市場變化都有較大的意義。未來,大環境影響和基礎原料價格波動等會給市場行情帶來不確定因素;同時,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以及配套設施將進一步鞏固供應商地位。